请输入关键字
医院动态
为加强专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工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我院儿科医、教、研综合能力,传承全国名老中医徐荣谦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推广其学术观点、诊疗特色、治则治法、经验方药、思辨特点,在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设立“徐荣谦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12月2日,我院举办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徐荣谦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启动仪式暨徐荣谦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讲座。
2020.1202
11月3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党委书记王笑频一行7人到我院就进一步深化合作有关事宜进行调研,保定市政府副市长杨伟坤、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晓霞、保定市卫健委主任王振民、保定市卫健委副主任孙玉秀等领导陪同。
2020.1130
2020 年11 月 20 日,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在承德银行保定分行会议室举行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智慧医院暨互联网医院项目上线启动会,并在启动仪式上宣布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智慧医院暨互联网医院项目正式启动。
2020.1120
人民网一砖一瓦砌成事业大厦,一点一滴创造幸福生活。世间一切美好,往往都蕴含着职业道德的光芒,凝聚着建设者的品德风范。一个推崇敬业乐业的民族,必定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民族;一个弘扬职业理想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活力涌流、文明进步的社会。近日发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明确职业道德内涵、倡导践行职业道德,不仅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敬事而信”“执事敬”,敬业品德中国自古有之。在今天我们这个礼敬崇高职业理想、张扬高昂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在“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其本身是一笔宝贵的社会精神财富,更直接引领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不仅厚植起个人安身立命的坚实基础,更为强国建设、复兴征程注入澎湃活力。在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重要内容就在于以职业道德建设引领行业文明进步,让高尚的职业情操、坚实的职业奉献,为社会文明风尚凝心聚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尽职者无他,正己格物而已。”精益求精为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铁裁缝”高凤林有句名言:“顶天立地是为工,利器入门是为匠。”从“最美奋斗者”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无不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非凡成就,在共和国发展征程上立下了不朽功勋。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职业之光,充分诠释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弘扬职业道德,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就要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仰望星空,从刻苦工作中领略到高尚情操、体现出价值意义。工作即是事业,事业即是爱好,爱好滋润品德,品德回馈工作。职业价值和职业品德,正是我们参与工作、参与劳动的意义所在。“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有了职业道德的托举,“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奋斗哲理更显深刻有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个人而言,意味着砥砺职业操守、恪守职业本分、干好本职工作,每件事、每个细节、每项产品力求无愧本心;对社会而言,需要弘扬道德楷模精神、营造爱岗敬业氛围,形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的良好风气;对国家而言,也需要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健全机制,让广大劳动者敢想敢干、敢于追梦。当崇高的职业道德落实为掷地有声的职业行动,实现中国梦就有了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马克思说,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坚守职业道德,奋斗职业理想,我们就能以职业贡献为荣,追逐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抵达生命里的辉煌。《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0日04版)
2020.1118
石羚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中华民族有着深深的家庭情结,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发扬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关键一环,家庭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新时代新征程,培育家庭美德,崇尚良好家风,才能为家庭谋和谐、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家庭不仅是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的呈现,也是道德践履的平台、品德养成的起点。在古代,孝悌恭敬是伦理道德的重要范畴,立业兴家是人生奋斗的基本追求。今天的生活格局虽然发生巨变,但作为拔苗育穗的温室、幸福生活的港湾、安享晚年的依托,家庭的功能没有变化,“家和万事兴”的道理并未过时,家庭美德建设依然至关重要。作为社会生活的“练兵场”,从价值观到财富观,从文明习惯到是非判断,家庭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亲子、夫妻、兄弟姐妹各自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一方容身之所才称得上温暖和睦的“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中既有传统文化的延续传承,也有现代生活的生成聚合。家庭美德建设,不仅需注重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也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一方面传承中华孝道,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另一方面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学习、公益的理念,让家庭成员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就能涵养好家风,建设好家庭。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个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追求家庭和顺美满,关键要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爱国华侨陈嘉庚兴巨资办学却对家人很“抠门”,勤俭家教让子女养成了和他一样的公益情怀;人民教育家于漪耕耘教坛60多年,儿子、孙女在她的熏陶下相继走上教师岗位。家教家风与家庭美德绝不仅仅是居家生活的相处之道,更连通着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缺少必要的正确家教,家庭就会成为人性弱点的避风港、不良风气的滋生地。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美好心灵,新时代的家庭就将绽放出美丽的道德光芒。“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家庭向善,国家向上。让美德植根每个家庭成员心灵,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人民日报》(2019年10月31日04版)
2020.1118
1 48 4950 51 52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