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广医保定|健康科普·妇科】关爱女性生理期健康,和“痛经”说拜拜
时间:2025-09-14 访问次数:34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首立“月水来腹痛候”,明确指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致体虚,风冷客于胞络,损伤冲任;经血虚而感寒,经期气血被风冷扰动,寒与血气相搏,不通则痛。”

01认识痛经

痛经的类型

原发性痛经:无器质性病变,多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引起子宫收缩。

继发性痛经:由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引发。

常见症状

下腹痉挛性疼痛;

腰酸、乏力、头晕; 

恶心、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02中医治疗痛经

中药调理

(结合个人体质,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用膈下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 

寒凝血瘀:用温经汤(吴茱萸、桂枝、艾叶等)散寒暖宫。 

气血虚弱:用八珍汤(人参、白术、熟地等)补气养血。 

肾气不足:用归肾丸(熟地、山药、枸杞等)补肾调经。  

针灸疗法

常用穴位:关元、三阴交、血海、地机、子宫穴等。 

作用:调和气血、温经散寒,快速缓解疼痛(尤其对原发性痛经,能带来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   

艾灸暖宫

适合寒性痛经,灸关元、气海、神阙等穴位,驱寒温经。  

推拿拔罐

推拿:按摩小腹(顺时针)、腰骶部(八髎穴)促进血液循环。 

拔罐:在背部膀胱经或小腹拔罐,散寒化瘀。

03日常预防与调护

1. 忌食生冷:经前一周避免食用冰淇淋、冷饮,防止寒凝加重疼痛。 

2. 保暖防寒:尤其腹部、脚部保暖,可贴暖宝宝或热敷。 

3. 适度运动:经期前规律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可减少疼痛;经期中避免剧烈运动,可尝试温和拉伸或散步。 

4. 情绪调节:避免焦虑、压力,尝试冥想、深呼吸或听轻音乐,肝郁气滞会加重痛经。 

5. 饮食调护:气滞血瘀者可食用山楂红糖水、玫瑰花茶;寒凝血瘀者可食用生姜红枣茶、艾叶煮鸡蛋;气血亏虚者可食用当归羊肉汤、桂圆枸杞茶(具体服用方法,需咨询专业医生)。

04预防痛经的长期策略

1.定期体检 :筛查妇科疾病 。

2.记录月经周期 :记录症状,帮助医生诊断。 

3.营养均衡 :补充钙、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  

05常见误区

❌“痛经忍忍就过去了”——长期忽视可能延误疾病治疗。 

❌ “红糖水能治所有痛经”——仅对部分体寒者有效,需结合其他方法。 

❌ “经期不能运动”——适度运动可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疼痛。  

注意事项

1.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止痛药,以防副作用。 

2.继发性痛经需针对病因治疗,切勿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