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凉燥?
深秋近冬之寒气与燥相合,侵犯人体,称为“凉燥”。因地域因素,北方以凉燥为主;平日体寒之人感受燥邪之后也多发为凉燥。
凉燥为寒邪与燥邪相合。燥胜则干,可出现各种干燥、滞涩的症状;燥易伤肺,容易导致咽干口干、干咳少痰等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可导致人体阳气温煦、推动作用下降,津液输布异常,加重“燥”症。
辨凉燥:症状“干寒”为主
肺受凉燥之邪,宣降失常,水液不能正常输布,肺津受损,就会出现一系列凉燥症状:干燥症状与温燥类似,但无红肿热痛等温热之症,可见发热轻恶寒较重、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咽痒、流清涕,舌质不红,舌苔薄白少津,脉浮弦涩等症。
治凉燥:温润理肺
凉燥,除“燥胜则干”、“燥易伤肺”两个特点外,兼有“寒性凝滞收引”,从而导致:有的地方津液散布不出去,堆积在一起;而需要津液濡养的地方,却接收不到津液。所以治疗大法为辛开温润,主要分为两步:
第一步:辛温
辛能通畅气机,温可以化解寒气,两者结合能够从内到外推动津液的运行,“润”的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步:理肺
这一步是为了恢复肺脏宣发、肃降的作用,化解堆积在肺脏处的津液,从而更好地滋养肺脏。
食疗方可用杏仁、苏叶、陈皮、生姜煮瘦肉粥或瘦肉汤。
如无感冒症状,仅是“干寒”之症,食疗宜甘温濡养。可以用核桃、芝麻和糯米一同煮粥。
秋日解燥食疗方
适合凉燥
· 核桃芝麻糯米粥 ·
材料:
核桃6颗,黑芝麻一小勺,糯米50克,红糖适量(2人份)。
做法:
①糯米先下锅熬粥;
②核桃取仁,和黑芝麻一同放入干锅炒香后捣碎;
③熬至糯米软烂时加入核桃仁黑芝麻碎,红糖化开后搅拌均匀即可出锅。
功效:
温中补虚,生津润燥
适宜人群:
体虚燥伤者,常见口干咽燥喜热饮、干咳少痰、皮肤毛发不荣润、大便干、抵抗力比较差,舌质偏淡或偏白,苔干者。一般人群秋日防燥食疗一周一次,平素体虚或体寒者或感受凉燥者更适合。
禁忌人群:
风热感冒、实热与湿热证者禁用。
· 深秋温润茶 ·
组成:
杏仁、紫苏叶、甘草
功效:
宣肺止咳、润解凉燥
适应症:
深秋时节(秋分后),外感凉燥之轻症,表现为:口干舌燥、咽痒、流清涕、鼻塞而干、微咳痰略稀,舌质不红,薄白苔,脉弦;
或用于深秋时节凉燥预防。
注意事项:
每包1天之内可加水重复饮用,次日禁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红糖。热邪较重,咽痛目赤等症禁用。
解凉燥中医外治疗法:药物竹罐
药物竹罐,是以中药浸煮的竹罐,利用燃烧、蒸汽等方法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
深秋时节,将竹罐用辛温解表药物浸煮后,留置于后背膀胱经、夹脊穴等腧穴,将经络、腧穴、药物三者功效合而为一,辛开温润,可使津液输布恢复正常,有效防治秋燥。
我院普内/呼吸科中医治疗室周一至周日全天可进行药物竹罐治疗,预防秋燥或外感秋燥的市民朋友可至普内/呼吸科门诊进行预约。
门诊位置:莲池院区门诊二楼东侧32、33诊室,竞秀院区门诊二楼东侧7号诊室。
咨询电话:
莲池院区病区:0312-2098532
莲池院区门诊:0312-2098625
本文作者 杨慧敏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主任中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第五批中医临床优秀人才,保定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肺系病分会常委,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经方专业委员会常委,保定市老年医学学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副主委。
专业专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外感热病、急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部感染、肺心病、心衰、肺癌、肺结节、不明原因发热、各种内科杂病。
审核专家 张超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主任医师,从事普内/呼吸科工作十余年间,重点专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哮喘、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肺间质病变等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疗。在应用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治疗呼吸衰竭,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具有较高水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供稿:普内/呼吸科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本文部分网络图片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等相关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