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宜进补
赵大夫谈中医养生之霜降养生
宜:进补,防寒保暖;
忌:寒凉,阴邪伤阳。
10月23日——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此时节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根据中医五行理论,此时属金,宜遵循“平补”原则。
饮食篇
霜降后进入深秋,天气转凉,秋燥现象十分明显,由于燥易伤津,常表现为口干舌燥、鼻涩咽痛、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饮膳正要》中提道:“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因此霜降时节宜食用芝麻、蜂蜜、白菜、甘薯、萝卜、苹果、梨、柚子、甘蔗等,以补充体液,滋阴润肺。
霜降时节是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因此不仅需要养肺,养护脾胃也是必不可少的。饮食上应以温润的食物为主,如山药、芡实、板栗、薏米、红枣、核桃仁、扁豆、牛肉等都是此时节的进补佳品。
起居篇
霜降至,寒意起,此时是秋去冬来的过渡期。虽然老话讲“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中医认为,寒为百病之源,易伤人体阳气,若期间不慎受到寒邪的侵袭,则会导致胃肠疾病以及关节疾病的加重。
调整作息顺自然,早睡早起身体健。秋季宜遵循“养收”之道。早睡,是指按时睡觉,减少熬夜,以21点前入睡为宜。早起,以6-7点起床为宜,此时有利于肺气清肃。
运动篇
霜降锻炼宜舒缓,避免大汗伤阳气。适量的运动有利于缓解“秋乏”带来的疲劳感。但秋季运动应以微汗为宜,避免运动量大,汗出过多导致津液外泄,伤津耗气。
霜降时节晒太阳,补充阳气体质强。霜降后气温渐低,此时应多晒太阳以补充阳气,运动也应与太阳相伴,另外出门前可饮用姜汤或热牛奶、热豆浆、红枣粥等热饮,以温煦机体。
防病篇
秋冬交际时节,要注意预防以下慢性疾病复发或加重:
1、慢性胃肠疾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及时增加衣物,夜间盖好被子,防止着凉,加重旧疾。日常饮食调养,应以温、软、淡、素为主,少食多餐、定时定量,不要盲目食用滋补食品或保健品。
2、关节疾病患者,此时一定要注意保暖,日常通行可以通过穿戴帽子、围巾、护膝、护肘等防止关节受凉;午后可以晒晒太阳,并适当进行一些功能性锻炼来养护关节。
一、按四缝穴健胃化滞。四缝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属穴,可以用大拇指进行掐按,每次掐按10—20次。
二、按迎香穴润肺防燥。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以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腹,顺逆各揉按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宜。
霜降祝福语
寒霜降临,凉气侵袭,友情提示:及时添衣,抵御寒气,早睡早起,锻炼身体,调整作息,饮食合理,烦恼忘记,忧伤抛弃,快乐相依!
赵妍敏
保定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擅长中医内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及小儿遗尿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对儿童的抽动症、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对中医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及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有独特的研究。
出诊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
门诊楼三楼治未病门诊
我院治未病科为您的四季养生准备了许多养生产品。
1.精品中药膏方;
2.驱蚊虫香囊、清神醒脑香囊、安神香囊;
3.高血压足浴;
4.痛经足浴粉;
5.失眠足浴粉;
6.中药坐垫及靠垫。
咨询电话
0312-2098652
供稿:治未病科
往期 · 推荐
中国中医科学院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
本文部分网络图片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等相关事宜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