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健康科普|节气养生小贴士 ——立冬篇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2022年11月04日 10:18



立 

2021/11/07


赵大夫谈中医养生之立冬养生

养阳补肾精

宜:进补,养阴护阳

忌:感受寒邪,旧病复发

11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立冬预示了冬季开始,有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民间素有“冬季来进补,来年能打虎”的说法,此时的养生要注意适时进补、滋阴潜阳。


饮食篇 



立冬进补因人而异

虽说“冬令进补”,但要注意因人而异,因为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根据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多吃温热性的食物

到了冬季,要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以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例如炖羊肉、母鸡汤等,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起居篇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在寒冷的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方面。早卧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养人体阳气;晚起是指,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使人体阳气能迅速上升。因此,早睡晚起,日出而作,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常做足浴 

立冬时节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平时睡前可以多泡泡脚。泡脚要注意三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5℃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25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有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的作用。


运动篇



中医讲“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立冬后要避免晨练起得太早,因为冬季早晨气温低,使全身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碍增加,老人晨练易引起心肌梗死或脑溢血等意外发生。建议户外活动应选择在9时以后到16时之前进行,以身体微热最为适宜,不可像春夏一样锻炼得大汗淋漓,以免耗伤阳气。


防病篇 



最佳的进补药——膏方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后就进入了膏方进补的最佳时期。膏方是中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为个人量身定制的,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比较稠厚的内服膏状中药,它具有防病治病、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等作用。除传统膏方外,成品膏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具有患者更易接受、服用方便、口感较好等优势,如安神助眠的酸枣仁膏、气血双补的八珍膏、润燥止咳的秋梨膏。

夏病冬防,冬病冬治——三九贴

三九贴是中医运用 “内病外治”手段防治疾病的独特方法之一,就是在"三九"天里每"数九"的第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患慢性病、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或体质虚弱畏寒者更加适合。 

立冬穴位养生

一、按摩大椎穴。大椎穴是督脉与六条阳经的交汇点,按摩或艾灸大椎穴可以通络散寒,这也是缓解全身冷的重要方法。二、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迅速畅通血液循环,暖和身体,进而消除上肢怕冷。


图片

赵妍敏  主任中医师  

保定市名中医


专业擅长:中医内科、儿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疾病及小儿遗尿擅长用中医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对儿童的抽动症、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对中医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及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有独特的研究。

出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出诊地点:门诊三楼  治未病科

我院治未病科为您的四季养生准备了许多养生产品。
1. 定制中药膏方(秋梨膏、八珍膏、酸枣仁膏、美容养颜膏、降脂膏);
2. 驱蚊虫香囊、清神醒脑香囊、安神香囊;
3. 高血压足浴;
4. 痛经足浴粉;
5. 失眠足浴粉;
6. 中药坐垫及靠垫。
咨询电话:0312—2098652


来源:治未病科

编辑:韩   笑

审核:赵亚飞

统筹:白   杨

监制:陈世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